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,这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、市场化的基础上,迈入规模化、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
长白山天池水面历经了200余天的冰封期刚刚开始破冰融化,相较城市中的燥热,这里舒适的凉恰恰催生了旅游的热。凉造就热炎炎夏日,许多城市气温已超过30摄氏度。
2019年,任晓东夫妇在广鹿岛上开了一家有50个床位的传统民宿。6月中旬,这里天气凉爽、气候宜人,满眼都是绿色林海,很多游客选择到这里避暑,观赏林区风光。这两年自媒体平台的发展也让我受益匪浅。任晓东的新民宿有一个20平方米的阅读区,很多人说这么大的空间不做房间做阅览室会不会太浪费了。截至5月31日,2023年长白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7.22万人次,比2019年同期增长5.4%。
在这少与多的变化间,任晓东尝到了提质升级的甜头。长白山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。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要充满活力,既要顶尖的科学家,也要有一流的工程师和技能型人才,既要有引领性、革命性、突破性的理论成果,也要有可转化、能落地、会推广的工程实践。
奋进新征程,要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历史机遇,着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,关注的是人才持续发展的成长路线图,旨在促进技能人才不断学习,在技能提升中更好实现人生价值。目前,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万余个专业点,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。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,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、传承技术技能、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。
从需求结构上看,对支撑制造强国的紧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。这就需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衔接、高效协同。
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强化职前教育的同时,承担起职后教育的责任,促进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发展,推动各类人才从一技在手转变为学技终身。从需求总量上看,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大。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,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,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。同时,人才培养有其自身规律,职业教育必须遵循技能提升的客观规律,重点推动技术技能传承创新,为学生开辟广阔发展空间。
这要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,扩大现代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人才培养规模,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、专业围着需求转。新时代以来,我国职业教育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,实现了由原来参照普通教育办学向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转变,进入了提质培优、增值赋能的新阶段。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、促进就业创业创新、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。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。
进入新发展阶段,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,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不断筑牢,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。培养规模巨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,让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有机衔接,就能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
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要充满活力,既要顶尖的科学家,也要有一流的工程师和技能型人才,既要有引领性、革命性、突破性的理论成果,也要有可转化、能落地、会推广的工程实践。不断深化改革创新,加快结构转型,让职业教育纵向贯通、横向融通,才能推动职业教育在高质量发展中由大变强。
奋进新征程,要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历史机遇,着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。拓宽职业教育成才道路。培养规模巨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,让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有机衔接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,对促进就业创业、助力经济社会发展、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。职业教育应加快融入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、加快市场推广、改进产品工艺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。现实中,一些职业院校教学和科研两张皮情况有待破解,还需培养更多善于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各类产品的大国工匠。调查数据表明,在现代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,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%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职业教育体现为学习—实践—再学习—再实践的反复教育,包括但不限于学校教育,还有企业培训、继续教育、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,职业教育前途广阔、大有可为
公元前486年,吴王夫差开邗沟,筑邗城,开启了扬州因运而生、因运而盛的历程。隋朝开凿运河,发展漕运,枢纽初成。
那年,中国与新加坡两国代表就园区合作事宜,在始建于南宋的网师园内反复谈判。新华社记者李博 摄从伏羊夜市到国潮汉风,两汉文化发源地徐州围绕汉文化布局,将文旅发展重点放在赓续文脉上。
岁月流转,唯美江苏与富庶江苏始终双向奔赴、共生共荣,交融激荡生生不息的城市脉动。新华社记者季春鹏 摄发展为了谁,这是发展价值取向的根本问题。苏州从2014年主办国际声乐艺术节,招录全球优秀青年歌唱家齐聚苏州共飨文化盛宴。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自建成到科举废止,共走出80多名状元、1万余名进士。
而这些与人们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元素、最能唤起人内心个体认同的文化资源,大多属于江南。目前,浒墅关古镇蚕里街区、平江古巷中张家巷老宅、虎丘夜游项目已投入运营,吴门望亭大运河文体馆、盘门城墙夜景提升、石湖景观改造提升等项目已建成,以江南文化重写江南故事。
正是始于45年前的改革开放,让我们敢为人先。秦淮河畔依旧绿窗朱户,1210家科技型企业落户秦淮硅巷,涉及物联网、通用航空、智能制造、电子信息等产业。
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介绍,苏州博物馆西馆设置常态化临展厅,注重传统文脉挖掘、延续的同时,也在尝试解答博物馆与现当代艺术交融的新课题。在苏州吴中区光福镇,绣娘在进行苏绣创作(2019年3月14日摄)。
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,文化丰盈程度成为衡量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要尺度。进入新时代,江苏更加注重锻造实体经济看家本领,重视科技创新创造,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41个工业门类中的40个,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13.7%、全球近4%……不仅知识分子有修齐治平、惠民利民思想,企业家亦有居安思危、家国一体的奋斗精神。7月3日,游客在苏州平江路休闲游玩。在张家港永联村,通过代表大会议大事、议事团体议难事、楼道小组议琐事、媒体平台议丑事,乡风文明渐入人心。
作为中国的对外开放窗口,苏州工业园区肇始于1994年。换景也换心境,最终打开了这扇江苏拥抱全球的门窗。
镇上的恒力、盛虹,分别从织造和印染小厂起家,沿产业链上拓下延,双双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,生动谱写了保持恒心定力,终见盛世长虹的产业传奇。今天的南京依旧因英才荟萃而名。
像王娥这样的大学生村医,武进区有200多位。无锡市长安街道,部分核酸小屋改造成匠人便民服务站,理发、缝补、磨刀等小修小补回归……规模适宜、软硬兼备、功能完善的完整社区,添力宜居、韧性、智慧城市,成为烟火气十足的美好家园。